马老师从编辑部走出来到专业古董人员这一个过程,其实支撑他一路走来的最大动力还是兴趣。用马老师的话来讲这是一个过程,一个乐于享受的过程,尤其是看到了那些老物件的时候,就如同娶新娘一般的激动。
许多网友声称每一次看马老师的节目都有一个莫名的享受,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感受。尤其是当他聊到改革开放前后那一段时期时,文化和古董就这样子深深的吸引住了我们。马老师特别喜欢讲故事,讲自己的亲生经历,尤其是讲到在古董没人要的年代,不花钱都能捡到纯正的官窑器。相信很多人会有一种想要活到过去的冲动,想要陪着马老师去一睹当时那种难得的场面。
80年代中期的时候当时文物的价格比较便宜,但在这之前这些东西都是成堆的出现,而且一时间都比较多,四旧风的刮起更是让马老师现在想来都感觉到可惜,他声称那官窑器的东西一锤一个的被敲掉,放到现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。
再后来“倒爷”和“包袱爷”的出现慢慢的才兴起了文物的热潮,而到这个时候,满街几乎都是真品,成堆的东西就尽你挑,3块5块的任你来捡,马老师声称我在人家里一次看见过上百件待卖的瓷器。而且个个是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的那种,总之在古董不值钱的年代,大家都不会正眼瞧一下摆出来的这些古董。
用马爷的话来讲,到处都是摆着宝贝,给钱就卖的年代自己也很怀念。那时候自己年轻,知识也有限,只能说是连喜欢边来学习。久而久之见到青花,定眼一看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年代的,上手的东西都是可以断定它的年代。看多了自然就对它们有了特别深厚的感情,久而久之自己就割舍不掉这一份特殊的感情。